紅海危機帶來機遇 中歐班列貨運需求翻倍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4/01/31 10:08

最後更新: 2024/01/31 13:53

分享:

分享:

紅海危機帶來機遇 中歐班列貨運需求翻倍

紅海危機擾亂全球貨物運輸,中國到歐洲的集裝箱海運費上漲多達三四倍,鐵路貨運迎來機遇。業者透露,中歐班列在紅海危機爆發後持續走俏,貨運需求翻倍,但還未達到一倉難求;預期春節後鐵路貨運量會回落。

紅海危機疊加春節趕交貨 中歐班列運量增

據外媒報道,華盛頓智庫中東研究所指出,中國出口到歐洲的全部產品中,約6成通過紅海和蘇伊士運河運輸。國際貨運預訂和支付平台Freightos的數據顯示,自去年11月底以來,從中國到地中海的集裝箱運輸成本已增加四倍多;上海至北歐的集裝箱運價上漲逾3倍,高達6000至7000美元。

除了高成本繞道非洲南端好望角之外,中歐班列的倉位據報本月已提前訂滿,意味著更多貨主選擇改走鐵路,作為替代運輸方案。

報道引述中新環通(重慶)多式聯運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火泉說,紅海危機爆發後,對中歐班列的貨運需求已上漲1倍。從重慶輸往歐洲的鐵路集裝箱運費則增加約20%,介於4000至5000美元,但仍比目前海運運費便宜約3成。

北京據報敦促伊朗 阻胡塞武裝襲擊紅海船隻

王火泉指出,海運失去價格優勢是推動中歐班列近期走俏的主因。而且,中歐班列從重慶發車至歐洲僅需15至20天,比紅海航運還快七至10天。

專做中歐班列運輸業務的玖洲國際物流公司創始人李迎飛受訪時則指出,目前中歐班列的整體運力中,約3成用於發貨至歐洲,比紅海危機前上升18%。盡管通過鐵路發往歐洲的貨量已翻了一倍多,「但現在還不至於一倉難求」。

重慶物流業者唐淵受訪時說,中歐班列發往歐洲的貨運量近年持續疲軟,目前僅恢復至俄烏戰爭爆發前的一半。紅海危機對鐵路運營者而言是利好因素,促使海運貨量轉到鐵路上來。

唐淵分析,中歐班列本月出現的貨運小高峰,是紅海危機疊加中國廠家趕在過年前交貨所致,預期春節之後鐵路貨運量會出現回落。

責任編輯:尹航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china.hket.com 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